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裔胤, 10月2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做心脏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,术中主刀医生偷偷拿患者做修复试验,然后才做置换手术,造成手术时间长达十小时,体外循环时间长到296分钟,致使患者多脏器遭到重创,并引发术后感染,使患者在短短的20多天三次开胸,最终导致患者死亡。 悲剧发生后,医方一直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面对患者亲属:人死了,你能怎么着?要鉴定,专家都是圈里人;打官司,我们有法律顾问陪你玩,你千里迢迢在北京耗不起。 请问天理何在?良心何存!难道在首都北京这件事就会这么不了了之吗?北京的医院就能不讲理、不讲法吗?北京能容忍安贞医院这么黑下去吗?如果真是这样,作为亲朋,我们坚决不答应!我们敢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求证,以告慰孩子的在天之灵。
根据安贞医院提供的部分医疗记录和安贞医院专家委员会的答复,结合患者就诊的实际,经请教包括安贞医院在内的国内多家医院的专家,试求证以下问题 一、
关于第一次手术 患者裔胤,2008年10月6日因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到北京安贞医院就诊。主刀医生李温斌与患者亲属确定的手术方案是主动脉瓣瓣膜置换,明确使用生物瓣为患者施行 主动脉瓣置换成型+主动脉根部包裹术 。术前,李一直说,置换手术很成熟,风险小,是常规手术,四、五个小时即可出手术室。可是在10月20日的手术中,主刀医生拿患者做试验,先进行主动脉瓣膜修复试验,几小时试验结束后,才对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,因此造成手术前后近10个小时, 体外循环时间长达296分钟 ,结果致使患者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,肺、肝、肾等重要器官遭到严重损伤,并且造成患者手术结束2小时后发生心脏停跳的严重现象。据安贞医院专家介绍,一般患者在进行心脏手术时,体外循环的时间应控制在3小时以内,而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更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。如果按照医患双方术前的协议,本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可以控制在1.5小时至2小时之间。但是作为主刀医生的李温斌,在明知修复难度极大、风险极高、成功率极低、极易引起患者心功能严重变差,引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,甚至极易造成患者当场死亡的情况下,仍偷偷拿患者做试验。李温斌的 修复试验是造成患者裔胤手术失败的根本原因 ,它直接导致患者术后感染,二次开胸,三次开胸直至患者死亡。因此,应当说是李温斌杀死了裔胤。事实十分清楚,情节极其恶劣!李温斌乃至安贞医院应该对裔胤的死亡负全部责任!
二、关于第一次手术之后 第一次手术后,从化验报告中可以看出,患者多脏器已遭到重创。本来在ICU抢救中,主治医生使用了泰能等药物抗感染,但是在27日以后,抗感染用药力度明显不够。 三、关于第二次手术 11月10日,第二次手术前,李温斌一再声称,清创只是一个小手术,只需一、二个小时,没有什么风险。术前讨论时,院方有专家提醒李把问题搞清楚,找准原因,确保手术安全,并建议李寻求院内其他专家的支持和配合。亲属要求院方全力以赴、不惜代价、确保安全。可李完全无所谓,盲目乐观,对别的专家和家属的意见置若罔闻。清创手术中,李止血不到位,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出血不止。至此(11月11日早上),李才恐慌。他一会儿说,没想到会出血这么多,一会又说“患者高烧不止、家属着急,才决定做第二次手术的,如果不是家属着急,还可以再观察两天”。再后来李又说,“早知这样,如果提前两天清创可能会更好一点。”李的自相矛盾说明他是在判断不准、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做了手术的。术后没有血小板可输,因为没有提前准备。预订后,又迟迟不到。
四、关于第二次手术后出血 李先说:是患者血小板太低引起的出血(据李说11月11日早上测得血小板是1万)。如果血小板是1万,就不能做手术,说明李选择的手术时机不当。李又说,术前血小板是10万。请问一个人的血小板可能从术前的10万一下子就降到1万吗?而中间仅仅间隔几小时!专家告诉我们,不可能。11日上午,李不知所措,急忙寻求血小板给患者补充。(上午10时左右)在等待血小板的过程中,李又说,出血是因为裔胤患马凡氏综合征,毛细血管收缩不好。请问,为什么原来血管收缩好好的,第二次手术后就突然变差了呢?再说,即使毛细血管收缩不好,术前也应有预案。
更为严重的是, 13个小时后,李又为患者实施了第三次开胸手术。在 安贞医院医生的刀下,手术台成了案板,患者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!
五、关于三次插管
(用呼吸机) 10月22日-24日在重症监护室发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插管事件,充分说明院方的判断与操作非常随意。术后处理不当,拔管草率,致使多次重插,也酿成隐患。如此恶劣的做法令人难以置信!
六、关于术后引流 心包填塞后,本应在手术室开胸探查,可是,该院医生却在不戴口罩的情况下,草率地在病房里直接将管子从伤口插进体内引流,并放置多天,造成严重感染。 七、关于心包积血 院方答复称,“患者回病房后,心包内有积血,可能与使用华法林抗凝有关。”也就是说医生使用华发林造成心包积血。而且,面对生命,我们要院方答复的不是可能,而是肯定。在裔胤第一次手术后,主治医生使用了抗凝药物,后来又用了凝血药物,请院方回答其问题何在? 八、关于人工血管 手术同意书中明确做主动脉根部包裹术,没有置换人工血管这一项
。可是手术记录中多出一个部分升主动脉(血管)置换术,为什么?而且记录中说是取人工血管3 0×4cm 插入主动脉两端之内(没有说清楚具体位置及原因)。而院方答复是“需插入人工血管片扩大和加固主动脉根部。“什么叫血管片?本来血管壁较薄,扩张变粗,怎么还要扩大?事实上,手术中原来的血管被剪断了(我们知道其中的原因)。术后,李一再说置换的人工血管长1cm左右,又说不到1cm,可能不到1cm ,为什么? 还有,安贞医院的专家曾经非常负责的告诉我们,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根本不需要置换人工血管。而且术中置换人工血管又没有告知家属,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。
九、关于修复试验 在10月20日的体外循环运转记录中,我们可以看到手术名称是:“升主A置换+主动脉瓣置换。”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修复的问题。这说明修复试验完全是李在手术方案之外擅自加入的一个试验。在11月21日院方答复中,对手术过程的描述为“完善术前准备,患者于2008年10月2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+主动脉根部包裹+部分升主动脉置换术。” 事实证明,修复试验完全是手术之外的事。 拿病人做试验,法理不容,天理不容!李的手段如此恶劣,性质如此严重,它绝不是一起简单的医疗事故问题。 |